首页
>新闻资讯>企业英模
【弘扬劳模精神】匠人彭“中药”

    人物档案

  彭忠耀,42岁,葛洲坝荆门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

  所获荣誉

  2017年《煤粉秤中间稳流仓技术改造》获得湖北省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

  2018年《带有压紧装置的行车滑块》、《一种工形定量检测膨胀混凝土膨胀性能的测试装置》获得新型实用专利;

  2018年获评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9年获评公司第一届劳动模范

   

  轰鸣嘈杂的车间,他始终与机械设备相伴为伍,浮躁喧哗的时代,他恪守初心,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每一个水泥工艺流程。参加工作21年以来,他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孜孜不倦沉浸在生产技术攻克中,从一名中控窑操作员成长为水泥生产管理的行家里手,他就是彭忠耀。公司同事都打趣地叫他“中药”,“他就像是一剂良药,虽有些‘苦’,却总能‘药到病除’”。

  一剂良方祛“杂症”  

  每天上班,彭忠耀总是提前半小时到生产车间,为大小设备“把脉问诊”,确保它们“耳聪目明”。

   “什么,预热器分解炉出口温度异常偏高,还波动较大?”3月的一天,正在检查设备的彭忠耀突然接到中控室的电话。
  从生产一线巡检工逐步成长起来的彭忠耀清楚知道,如果分解炉出口温度偏高且波动较大,说明大窑热工制度不稳定,这样不仅影响烧成质量,还可能造成预热器堵塞,甚至停窑的风险。
  当即,他组织几名技术骨干成立攻关小组,一头扎进现场。
  “煤质不稳或者煤称下料不稳?”
  “蓖冷机料层控制不合理,导致分解炉内煤粉后燃?”   
  各种推断像团团迷雾困扰着大家,如何破解迫在眉睫。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他没有退缩,反而信心十足,骨子里特有的一股韧劲儿上来了。
  那些日子,彭忠耀整日泡在车间,对各道工序逐项跟踪分析,在各个设备旁一待就是数小时不挪步。
  他带着问题在成堆的资料中反复论证,抽丝剥茧,一一排查,在对比分解炉两条管道角度时,细心的彭忠耀观察到随着系统用煤量增加,两条管道阻力存在差异。
  这个发现让他如获至宝,“会不会是分解炉两条管道角度有偏差,导致输送的煤量不一样,煤粉偏料。”彭忠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最终确定了“症结”所在,在反复研究、观察和实验后,他随即开出了一剂“处方”:“改造煤磨下料溜槽的保温层”、“改造进行入分解炉的煤粉管道”。

  “这次改造后,效果十分明显,不仅大窑的窑热工制度稳定,每吨熟料的煤耗也降低了0.3kg,仅此一项每年为公司创效四十万元。”谈到改造后的效果,一向沉着稳重的彭忠耀竟像个孩子一样雀跃起来,眼中流露出满满的自豪。

  据悉,类似的改造彭忠耀经手的不下20项,其中2017年的《煤粉秤中间稳流仓技术改造》获得湖北省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2018年的《带有压紧装置的行车滑块》《一种工形定量检测膨胀混凝土膨胀性能的测试装置》等5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些项目直接或间接创交效数百万元。

  精益求精,只为打磨“高标准产品” 

  “认真、仔细、执著,是彭部长最大的特点。”与彭忠耀同事多年小张说,“不光是设备检修,就是平时工作中他也是这样,高标准、严要求,把产品视为作品,苛刻至极。”

  时间退回到2016年下半年,荆门公司应集团水泥公司要求为蒙华铁路承建标段提供低碱专用水泥,低碱水泥在原材料搭配、煅烧制度、指标控制等方面与普通硅酸盐水泥有很大的差异,对荆门公司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没有可参考的经验数据。

  面对巨大的生产压力,彭忠耀主动请缨技术攻关,带领团队一连驻守在项目施工地十多天,与蒙华铁路工地试验室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深入了解低碱水泥施工工艺及性能要求,扎实的理论知识加上夜以继日的潜心琢磨,他大胆提出使用低碱石灰石、硅石代替红砂,粉煤灰代替高岭土的配料方案,调整用煤量、分解炉温度控制、喂料量、窑速、篦冷机篦速、系统用风等十多项工艺参数,成功摸索出一套低碱水泥生产的控制标准。

  “碱含量0.6%、0.5%,游离氧化钙1.0%、0.9%,熟料饱和比0.90%、0.91%......,为了精准控制原材料搭配比例,我们就这样反复试验,在一丝一毫的对比中找到最佳配比值,生产出客户要求的优质产品。”

    “不设计出满意的控制标准,他就不会停歇。几十个设计方案最后只取其一,对彭忠耀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说‘要做精,就必须反复推敲打磨,做到极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工艺技术员感慨的说,“公司低碱熟料试生产取得成功,极大的鼓舞了我们的生产士气,在水泥公司也是率先实现生产供货。”

  彭忠耀在追求精益的道路上从未停下过脚步,他把工匠精神深深融入到了骨子里。低碱水泥生产过程中,他敏锐的发觉碱含量对水泥质量和煅烧的影响,创造性的提出通过控制合适的“硫碱比”来稳定窑况和熟料质量的煅烧方案,解决了长久困扰公司的熟料适应性不稳定的问题,为公司积累了重要的经验财富。通过不断优化控制,荆门公司熟料品质不断提升,强度稳定在60MPa以上,熟料稠度控制到24左右,稳定性大大增强,得到客户一致好评。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师傅,我获得了中控窑操三等奖。”

  “师傅,我获得了中控窑操二等奖。”

  “师傅,我获得了中控磨操一等奖。”

  2018年水泥公司举办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一揭晓,荆门公司的中控室窑操员刘易坤、杜宇和中控室磨操员杨必朋三人竞相向彭忠耀报喜。原来,这三人都是彭忠耀的徒弟。

   提及师傅彭忠耀,徒弟们有讲不完成的故事。

  “我永远忘不了师傅的那一声‘吼’。”杨必朋说,“那是刚进生产车间实习时,当时正停机维修,师傅在前面介绍生产工艺,我想看个究竟,就将手伸进一个料仓的孔洞,不想被师傅发现,当即便大吼一声。就是这一声‘吼’,让我明白了安全的含义。”

  “刚上班那会师傅递给我们生产工艺流程的7册图纸和3本规范流程操作书,要求我们逐字逐句的反复揣摩,找出里面所有错别字。我心里特别不服,这工作小学生都能干,憋着一口劲儿,每晚加班查阅图纸和操作书,师傅也总能未卜先知,每当我们快要放弃的时候,他都会用言语“敲打”和“威胁”我们。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个‘苦’啊,慢慢的,工作中我们也能够找准问题并解决了,才明白师傅的用意,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严是爱,松是害,严中自有真情在。如果不是师傅的严格要求,我们就不能很快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技术的‘精华’也会与我们擦肩而过。感谢严厉的师傅,让我们收获、成长。”

  彭忠耀说,这些大学生有很好的理论功底,但是实际动手能力差,作为师傅就是要当好引路人,让他们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既要让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他们才记得牢、学得会、用得上,才能更快成长成才。做为新入职大学生导师,彭忠耀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将自己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已为公司带出了数十名青年技术骨干,让工匠精神在年青一代传承、扎根。

   如今,彭忠耀并没有停下钻研的脚步,依然忙碌在生产第一线,他说:“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能否提高生产效率,能否生产出高质量产品,必须靠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正是这份热爱与信念,让彭忠耀在水泥事业的征程上初心如磐、笃定前行,传递着榜样力量和时代精神。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